BRNN>>“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联盟动态>>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

亚洲媒体考察团探访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地铁有了这些新科技!

2024年09月06日14:21

地铁列车晚上停止运营后,会去哪儿?

9月4日,参加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亚洲媒体考察团来到了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高碑坝车辆段,探秘这条线路上的新科技。

车辆段停放的全自动运行列车。《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车辆段停放的全自动运行列车。《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一列列车辆整齐停稳在车辆段的集中收发地,铁轨向远方无限延伸。“未来30号线开通以后,地铁列车晚上停止运营后,就会来到这座车辆段,进行保养和检修。”负责地铁线建设的中交(成都)市政建设有限总经理王毅元介绍,等到第二天清晨,列车便再迎着朝阳前行。

媒体记者与地铁列车合影留念。《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媒体记者与地铁列车合影留念。《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工程的起点位于双流机场的T2航站楼,止于龙泉驿区龙泉站,线路呈东西走向,线路全长27.96千米,共设24座车站,一座车辆段。

视频制作:林梦雪 银家琦 李昊旭

“这条地铁线采用了B型车,每列车有6节车厢,按照全自动运行最高等级GOA4开通运营,最高运行速度80km/h,列车积淀9号线全自动驾驶的经验与技术优势,更智能、更舒适、更安全。”说话间,王毅元引领考察团众人走进地铁车辆的前部,“看,列车没有设计驾驶室,将完全实现智能驾驶!”

考察团记者感受全自动运行列车。《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考察团记者感受全自动运行列车。《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地铁施工,安全为要。来到成都地铁30号线施工应急监控中心,一套“智慧工地”信息化系统吸引了考察团众多外国媒体记者的注意。

视频监控平台上,地铁施工各站点的情况一目了然。随机调取一处车站施工现场画面,电光火花四射,工人们进行着焊接作业。“我们这条信息化系统还接入了中交集团盾构及隧道监控系统,能全方位获取施工线各处的画面,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整改。”王毅元说。

走在车辆段的产业工人安全教育区,一个个身穿红色救援服的专业人员现场讲解安全用电、防火、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援知识,引得老挝多家媒体记者跃跃欲试。“我们设立这个安全教育区,通过实地体验的方式,增强工人们的安全意识。”王毅元说,企业还设立了应急指挥中心,组建了公司级专职应急救援队,开展全线应急管理工作。

记者到安全教育区参观体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记者到安全教育区参观体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据记者了解,截至今年7月底,成都轨道交通建设获批947公里,已开通运营超600公里,位居全球城市地铁式交通运营里程第四位。目前,成都轨道交通已迈进“百亿客流时代”,单日最高客运量达808.21万人次。

看完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斯里兰卡《每日时报》总编辑尼斯塔尔·卡西姆深有感触。“我只坐过高铁,还没坐过地铁,但乘坐高铁的经历非常奇妙。”令他惊讶的是,中国的高铁和地铁技术是如此高效率和自动化,“中国在技术、效率和人才方面的进步,让我印象深刻!”

尼斯塔尔·卡西姆还为四川和成都过去十多年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点赞。“四川特别是成都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迅速发展的经验,值得我们斯里兰卡吸收和借鉴。”

统筹:曹鹏程

记者:王永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