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NN>>“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联盟动态>>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

亚洲媒体考察团走进城厢古城:一眼千年,感受巴蜀历史脉动

2024年09月06日14:21

“我家荒园有谁来!点点斑斑,小路起青苔。”

诗人流沙河曾在诗中这样描写自己的家乡——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9月4日下午,这座古城迎来了参加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亚洲媒体考察团。

视频:林梦雪 银家琦 覃圣谕 李昊旭

城厢古城位于青白江主城区东南部,距成都中心城区30公里,拥有2000余年建制史,保存了1河4街32巷108院落的完整格局。从宋代到民国,从现代到未来,这里留下了巴蜀的千年印记。

考察团首先来到城厢会客馆,翠竹、灰砖、青瓦坡屋顶,这是一幢兼具川西特色和现代风格的建筑。走进展厅,“城厢印记展”以白描的方式还原古县城的建筑规制,“记忆展厅”呈现了城厢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9月4日,亚洲媒体考察团参观城厢古城项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9月4日,亚洲媒体考察团参观城厢古城项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展台上的板凳龙引发了考察团成员的好奇,他们仔细观察龙的眼睛和触须,双手上摆,模仿着舞龙的动作。听到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非遗文化教育在本地的中小学普及,老挝宣教部副部长、《人民报》总编辑万赛·塔汶炎频频点头。

紧接着,考察团一行来到始建于宋朝的绣川书院。踏入书院,照壁式龙门上横额“人文蔚起”四个字映入眼帘。这里是川西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县级官办书院,历史上曾为巴蜀地区培养过很多人才。古人讲究尊师重道,进入书院需整理衣冠,检查仪容仪表,一进院落的东西厢房就还原了这样的场景。

在这里,考察团成员体验了传统拓印。老挝国家电视台记者苯差叻蓬·威莱翁认真地听工作人员讲解拓印的步骤,将宣纸铺在瓦当拓片上,均匀地喷上水,然后用干净的拓包轻摁,让宣纸和拓片紧密贴合,最后蘸取少量颜料,慢慢涂到纸上凸出的部分,一只惟妙惟肖的老虎跃然纸上。苯差叻蓬用中文称呼工作人员“师傅”,开心地向他展示自己的作品。

9月4日,亚洲媒体考察团参观城厢古城项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9月4日,亚洲媒体考察团参观城厢古城项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走在城厢古城,不仅可以体验古人的生活方式,还可以感受未来科技的震撼。全息投影、孪生数据、VR(虚拟现实)、XR(扩展现实)……通过先进技术打造沉浸式的体验场景,元宇宙乐园给考察团成员带来不小的惊喜。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和平与外交研究所主任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竖起大拇指:“城厢古城融汇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中国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这值得我们学习。”

9月4日,亚洲媒体考察团参观城厢古城项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9月4日,亚洲媒体考察团参观城厢古城项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琴音袅袅,水雾蒙蒙。循着声音,考察团一行走进了璞域酒店。伊拉克国际通讯社高级编辑雅思敏·古米里在琴师的指导下体验了古筝弹奏,她不无遗憾地说,“双手抚在琴上,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演奏者需要具有很高的艺术才能。”

室内,每张小桌上都摆着茶具和峨眉雪芽、大红袍等茶叶。茶艺师向大家介绍,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从选茶、备器、烧水、冲泡到品茶,每一个环节都有讲究。品完一盏香茗,老挝《社会经济报》总编辑通立·兰萨亚乍说,城厢古城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做到了古为今用,把文化遗产重新利用起来,“我回去要写报道,把这个小镇介绍给更多的人。”

9月4日,亚洲媒体考察团参观城厢古城项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9月4日,亚洲媒体考察团参观城厢古城项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摄

记者了解到,城厢古城项目是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青白江区政府共同打造的城市更新文旅项目,明年3月将整体投入运营。

中交集团品牌文化部执行部长查长苗说:“2000余年的古城怎么重新恢复生机,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城厢古城项目做了探索和尝试。如果其他国家有类似的需要,我们愿意分享这些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城厢古城距中欧班列始发站成都国际铁路港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这座跨越千年的古城历久弥新,城厢故事将沿着“一带一路”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

统筹 曹鹏程

记者 张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