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NN>>“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新闻资讯>>最新资讯

中巴经济走廊,构建充满活力的发展带(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本报记者 牟宗琮 张志文 程是颉 任 彦
2023年10月06日13: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是该国首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自投入运行以来,已累计运送乘客近1亿人次。该线聘用2000多名巴基斯坦员工,人员本地化率达到90%以上。图为行驶中的橙线项目列车。
  本报记者 薛 丹摄

  苏吉吉纳里水电站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曼塞赫拉地区的昆哈河上,是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预计2024年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巴基斯坦提供32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图为今年5月15日,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苏吉吉纳里水电站实现大坝封顶。
  李佳应摄(新华社发)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正式启动。随后,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一批能源、交通、基建项目相继落地。中巴经济走廊启动以来,中巴携手前行,将走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一个个务实合作项目取得成果,形成一批早期收获,在巴基斯坦构建起一条充满活力的发展带,为巴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也为地区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挥走廊建设引领作用

  “我们要加强战略协调,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共谋发展,将中巴命运共同体打造成为中国同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深化务实合作,重点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项目进度,稳步扎实推进走廊配套民生项目。”

  “双方要继续坚定相互支持,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发挥好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作用,确保大项目顺利建设运营。要拓展产业、农业、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合作,为走廊建设增添新动能。”

  …………

  习近平主席着眼中巴两国和地区长远发展,与巴方领导人共同擘画中巴经济走廊发展蓝图,将走廊建设作为两国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成为推动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性工程。

  注入信心动力——

  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强调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合作布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入快车道。

  “我至今记得,习近平主席当时在议会发表演讲,明确提出中巴经济走廊‘1+4’合作布局。演讲中,现场的议员和各界人士鼓掌50多次。”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回忆说。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发展信心。”巴基斯坦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尔·拉迈感叹,“随着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基础设施等项目启动建设,很多国家的投资者都来到巴基斯坦寻找合作机会。”

  “巴中友谊历久弥新,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充满真挚的感情,这是因为在关键时刻,中国总能以实际行动给予我们坚定的支持。”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深有感触地说。

  破解发展瓶颈——

  在中巴签约的走廊建设协议中,能源项目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为走廊建设投入最大、进展最快、成果最显著的领域之一。多年来,走廊框架下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8000兆瓦,助推巴电力供应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哈桑·达乌德曾担任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主任,他介绍:“起初,巴中双方关于经济走廊建设的重点主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后来,能源合作成为重要的领域,而且越来越受重视。这充分说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贴近巴基斯坦具体实际。过去10年来,巴能源供应、交通基础设施等得到了大幅改善,既解决了民生问题,也为国家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分享发展经验——

  古城拉合尔,一条长约27公里的轨道交通橙线项目于2020年10月投入运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给城市增添了现代气息。

  橙线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站内干净整洁,运营井然有序,乘车平稳舒适。截至目前,橙线项目运送乘客近1亿人次,准点率达99%以上。项目运营主要依靠包括管理层在内的2000多名巴基斯坦员工,人员本地化率达到90%以上。

  “橙线项目全面借鉴了中国广州地铁的运营模式,每一个运营环节都坚持培训先行,每名巴基斯坦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上岗之前都接受为期3个月的严格培训。在上岗之后,仍会有针对具体操作的培训。”橙线项目经理胡塞姆·索海尔介绍,“培训过程中,中方人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技能和经验的传授上没有任何保留,确保巴方人员能够全面完成运营任务。”

  “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注重让民众受益,同时提升共建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穆沙希德·侯赛因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切实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

  四大合作领域硕果累累

  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四大重点领域,“1+4”合作布局结出累累硕果,深刻改变巴基斯坦经济和民生面貌。

  瓜达尔港地处巴基斯坦西南部,濒临阿拉伯海、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地理位置优越。10年来,从薄弱的基础起步,一个崭新的瓜达尔港在港口建设、互联互通、产业和贸易等领域不断发力,铺展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今,瓜达尔港已建成拥有3个两万吨级泊位的多用途码头,具备全作业能力。2022年6月,中国援建的瓜达尔东湾快速路正式通车,将港口与巴交通主干道相连。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新国际机场也即将完工。港口、道路、机场,海陆空综合交通网络逐步织就,使瓜达尔港日益成为提升地区互联互通水平的重要枢纽。瓜达尔自由区自2018年1月投运以来,已有35家企业入驻,投资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

  在港口建设的带动下,瓜达尔地区从昔日封闭落后的小渔村,逐步成为巴基斯坦全国瞩目的新兴发展区域,人口规模从5年前约26.3万增加到如今的44.5万。瓜达尔新国际机场、中巴友谊医院、职业培训学校、海水淡化厂、法曲尔中学等已建和在建项目,为当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能源合作领域,10年来,萨希瓦尔、卡西姆港、胡布等燃煤电站建成投运,扭转了当地电力短缺困局;卡洛特水电站、大沃风电项目、巴哈瓦尔普尔光伏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显著优化当地能源结构;塔尔煤田一区块和二区块煤电一体化项目投入商运,让因“质量不高”而搁置的本地煤炭资源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默蒂亚里—拉合尔直流输电项目实现“南电北输”,有效解决了电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多样化的电力项目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供电和输电两个方面破解了当地电力短缺问题。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升级改造项目、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瓜达尔东湾快速路等建成通车。10年来,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纵横巴基斯坦全境,为当地新增510公里高速公路,助力巴打造交通网络,让民众出行更加便利,经济活动更加畅通,显著提升了巴基斯坦在地区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中的优势。

  在产业合作方面,巴基斯坦引进中国技术生产的摩托车在拉合尔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中国投资生产的瓷砖等陶瓷制品走进千家万户,中国杂交水稻广受农户欢迎,促进水稻亩产大幅提升……

  合作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是中巴经济走廊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项目园区总建设规模4平方千米,已完工的一期工程占地1平方千米,园区招商工作启动以来已取得积极进展,入驻企业涉及医药、食品加工、消费电子、新能源等行业,将为走廊建设下一阶段培育产业新亮点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带来新理念,打开新视野

  “过去10年间,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项目的带动下,对经济发展的讨论经常成为当地媒体头条。如何实现发展受到政府和民众越来越多的关注。”达乌德感慨地说。

  10年间,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不仅改变了巴基斯坦基础设施的整体面貌,而且拓展了新的发展视野——

  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塔尔煤田,探明褐煤储量1750亿吨,却因煤炭质量低而长期无人问津。塔尔煤田一区块和二区块煤电一体化项目投入运营,使得巴基斯坦在历史上首次实现国产煤发电,挖掘了利用本地富集低成本资源发电的潜能,节约了大量进口煤炭所需的外汇。“塔尔煤田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认可,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煤炭开采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达乌德表示,塔尔煤电一体化项目对巴基斯坦能源供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巴经济走廊很多项目对当地而言具有开创性意义:巴基斯坦首座太阳能电站、首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首个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一个个全新的项目助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

  “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让巴基斯坦民众和中国朋友有了更多相互合作、相互了解的机会,巴社会也开始更多关注中国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巴基斯坦引起了热烈讨论。”达乌德说,“中巴经济走廊搭建起两国民心相通的桥梁,成为两国深化合作的平台。”

  10年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已经从夯基筑台、立柱架梁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展望未来,中巴双方将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不断完善布局、拓展深化合作,在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人文交流等方面打造新的合作亮点。

  “中国朋友讲,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巴基斯坦国家发展同样需要一步步推进。”拉迈认为,“过去10年,中巴经济走廊带来了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显著提升,同时也积累了关于如何解决发展问题的丰富经验,这对下一阶段更好推进走廊建设是非常宝贵的。”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04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