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NN>>“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新闻资讯>>最新资讯

把握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努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新知新觉)

黄 莉
2023年05月17日13: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通过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新时代十年,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经济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上取得重大突破,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显著,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要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和产业升级方向,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引导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地区开放力度,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7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