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邀请黄旭华(前排左一)坐在自己身边合影。
有个场景,人们记忆犹新。
2017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合影,看到两位年事已高的全国道德模范,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便握住他们的手,请他们上前坐到自己身边:“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两人执意推辞,总书记一再邀请:“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原团长田华也是这届全国道德模范之一,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幕。田华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工作那么忙还专门抽出时间来看望大家,同大家见面合影,这说明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具有何等重要性。
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正如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所说:“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所以,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取得长足进步。与此同时,我国精神文明一直与物质文明同行向前。1957年,毛主席就指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把科学文化和工业、农业并提,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一开始就关注两个文明相协调。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怎样的奋斗目标?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表祝词时说:“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还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这十年的发展,雄辩验证了这一论断——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万元增加到8.1万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人民不仅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
以深圳为例,自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其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约1万倍,物质文明极大发展,精神文明也同步丰富。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40年来,深圳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乃至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树立了标杆。
以浙江为例,2020年11月,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之际,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名单公布,浙江成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两个多月后,浙江提出了更高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到2035年,浙江省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一场难忘的全县运动会
习近平同志对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视,早在河北正定工作时就有充分体现。
1982年,习近平同志刚到正定时,任县委副书记,分管精神文明等工作。任县委书记之后,他对这些工作仍然十分重视。他在全县开展了“文明礼貌月”等活动,反复讲,正定不能摘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再戴上“高产脏县”的帽子。他还提出整顿各级领导班子:“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场硬仗,没有决心不行,手软了不行,婆婆妈妈的也不行,要有硬硬邦邦的好班子。”
1982年12月,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会议上讲话。
让时任正定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张五普印象深刻的,是一场全县运动会。1984年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这一设想。当时好多人不理解,认为体育运动多年不搞了,学生运动会都很少开了,现在搞经济建设,弄运动会干啥?“习书记不这样认为,他反复讲,我们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老百姓‘钱袋子’要鼓起来,精神也要丰富起来,身体也要健康起来,让老百姓感到幸福,搞全民运动会这件事情意义重大。”
全县运动会如期在正定一中举行,1300多人参加。张五普说:“当时我协助习书记做这项工作,石家庄地区体委还来了个同志出席,因为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其间,一名拔河队队长跑到习近平跟前说:“习书记,拔河不公平。”“怎么不公平了?”“对方穿解放鞋,俺们穿着塑料底鞋打滑,不能算。”习近平笑着说:“看这事儿,下回你不要穿塑料底鞋了。”大家也被逗笑了。张五谱回忆道:“比赛中大家都挺高兴,习书记一看大家很高兴,他也很高兴,笑着说:‘运动会促进团结,这很好。’”“大力抓精神文明建设,是习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一以贯之的。从全国来说,这方面在当时是领风气之先的。”
时任正定县县长程宝怀也记得:“习近平同志组织成立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办公室,在县城里修建了37个垃圾池、11个公共厕所,在全县建立了13个乡镇文化站和45个村俱乐部,为71个村安装了自来水。开展了‘五好家庭’‘模范党员’‘红花少年’等评选活动,制定了乡规民约。全县成立青年服务队3500个。”
时任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赵德润发现,正定农民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明显变化。“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城里人穿西装的都不多,农村穿西装的更是罕见。我到南石家庄村去看一个养殖公司,这是五户农民合资办的公司,公司在当时就很先进,有实验室,还有科研项目,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比我们穿得还带劲,西装革履,打着领带,还向我咨询哪一款高档照相机性价比更好。我发现正定农民嘴里流行词很多,意识挺超前,思维也很新潮,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简直忘记了他们是农民。”
正定人民的精神面貌改善了,干劲也更足了。老百姓说:“没想到两年时间领导就把‘高产穷县’的一盘死棋走活了。”到1983年,正定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7亿元,比1981年增长56%;粮食单产和总产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人均收入373元,比1981年增长75%。
一次改造连茅圈的试点
在正定,曾有件让习近平同志感到难做的事,就是改造连茅圈。很多农户为增加收入,在自家院子里养猪,并把猪圈和茅厕建在一起,很不卫生。改造连茅圈,就是把农村的厕所和猪圈分开。“当时群众不理解,阻力很大。”习近平曾回忆道。
县里有人主张“一刀切”,快刀斩乱麻,到农民家里直接强制性地改造,改完就完成任务了。但习近平同志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首先在两个村搞试点,让大家都能看到好的效果,然后再全面推开。“我们正定后来就是按照近平主张的这种方式,通过试点稳步推进。后来县里各村连茅圈改得都很好,反复也很小,而那些‘一刀切’改造的县,后来都有很大反复,老百姓的意见也很大。”时任正定县委组织部长王玉廷回忆说。
在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厕所看起来是个很小的事,但它关联着贫困人群致病致贫的现实问题,我国农村地区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正是这件事,习近平同志后来牵挂了几十年。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和村民交流时说,我很关心农村旱厕改水厕问题。当得知村里已全部完成了厕改,农民都用上了水厕,总书记进一步了解排污管道建设和污水处理情况。他说,厕改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可以说小厕所、大民生。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抓“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业品质的务实之举。2015年起,“厕所革命”在中华大地全面展开、不断深入。在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推动下,“厕所革命”逐步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成为推动城乡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截至2017年10月,全国新改建厕所6.8万座,超出计划目标(5.7万座)19.3%,成为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洁美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座百年建筑的重生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文保工作。
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之初,多次找到河北省委,详细汇报正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思路,得到了理解与支持,省直有关部门随后向正定拨出古建修缮专用款172万元。利用这笔钱,正定对隆兴寺方丈院、天王殿、戒坛、弥陀殿等进行了修缮和彩绘,建了停车场,将这座千年古刹整修成了一个旅游景区。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从此,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正定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
1986年的一天,时任福建省厦门市博物馆筹建处负责人、主持八卦楼修缮工作的龚洁拉着厦门市副市长习近平参观八卦楼。八卦楼是鼓浪屿上的地标建筑,兴建于1907年。可是楼里被三个单位切割成“盘丝洞”,地下室住着10多户人家,走上几步,楼板还跟着颤抖……习近平在院落里转了一圈,龚洁说:“还有楼上。”习近平马上领会了他的意思,问道:“缺多少?”“30万元。”“明天来拿。”龚洁后来激动地回忆道:“他拨出的这30万元,彻底扭转了一座百年建筑的命运!”整修后的八卦楼,如今是国内唯一的风琴博物馆,成为后来鼓浪屿申遗的核心要素之一。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5000多年前,这里曾经有一座规模巨大的城市,成就了灿烂的文明。然而在新世纪之初,良渚遗址正处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遗址区分布着30余家石矿,噪音大、粉尘浓。当地群众说,家中桌椅半天不擦就可写字作画了。习近平斩钉截铁地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时任杭州余杭区委书记何关新说:“从那时起,我们对良渚遗址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了。”
转眼过了13年,有4位考古学家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促成良渚遗址早日申遗。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古代遗址的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又过了3年,2019年,第四十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5年12月20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在改革开放以来尚属首次。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现在,很多建设行为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无知和轻蔑,做了不少割断历史文脉的蠢事。”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石窟寺等专项调查,国家级文保单位数量增长了115%,全国新增8项世界文化遗产,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博物馆数量增长60%……
“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
精神的力量,价值观的遵循,是两个文明相协调的坚实根基。
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提出“滴水穿石”精神,强调对摆脱贫困要有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知难而进,攻坚克难,勇于贡献。
在福建厦门工作时,习近平同志赞扬厦门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很多精神:陈嘉庚精神、海堤精神、英雄三岛精神、鼓浪屿好八连精神、马塘精神以及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包容并蓄、大气和谐的精神。“这些形成了艰苦奋斗、拼搏创新、包容并蓄、大气和谐的厦门精神。”
在福建福州工作时,习近平同志致力于在福州市党政机关营造一个“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软环境,这被概括为“马真精神”,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获得积极响应,并且流传至今。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提炼出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这成为激励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不竭动力。
在上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给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补充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8个字。这16个字至今激励和鼓舞着上海人民干事创业。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2022年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在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中,有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
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丰厚滋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本刊记者 田亮)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