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NN >>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 >> 内容库 >> 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

延安是中国人民的灯塔和希望 ——朝鲜音乐家郑律成和他的《延安颂》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1939年春天,延安大礼堂里开晚会,头一个节目就是歌曲《延安颂》,唱女高音的是汤荣枚,唱男高音的是郑律成。演出气势恢弘、宏伟高昂,演唱结束后,毛泽东主席高兴地鼓掌,郑律成激动得热泪盈眶。 郑律成是中国当代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

2021-10-09

“我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延安是中国未来的缩影”——帮助新华社发出第一条英文电讯的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1944年9月1日,在延安清凉山的窑洞里,新华社向世界播发了第一条英文电讯,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的情况,从此世界可以直接听到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在这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电讯背后,有一位带有“洋面孔”的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努力。他就是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幼年爱泼斯坦与母亲索妮娅在哈尔滨 1915年爱泼斯坦出生在华沙…

2021-10-08

“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合作”——西方记者眼中的中国抗日真相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出版后,欧美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不少西方记者对“红星高照”的中国极为向往,美国探险家、摄影家、战地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就是其中之一。他多次到访中国,留下了被誉为“《西行漫记》姐妹篇”的《北行漫记》,描述了中国人民真实的抗日战争。 《北行漫记》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福尔曼…

2021-10-08

“我决不会忘记你,延安”——卡尔曼镜头中的红色政权

2020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一本湮没在历史尘埃中近80个春秋的珍贵著作“重见天日”。这本《在华一年——苏联电影记者笔记(1938-1939)》,于1941年出版之后首次推出中文版,其译者——曾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的资深外交官李辉,由此带我们走进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1938年9月,苏联摄影师罗曼·卡尔…

2021-10-08

外国人看中国的眼睛亮起来了 ——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首揭敌后抗战面纱

1944年6月,延安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参观团一行共21人,其中包括外国记者斯坦因、爱泼斯坦、福尔曼、武道、夏南汉神父、普罗岑科等人以及当时国统区报社的记者。与世隔绝的延安,带有神秘色彩的中国共产党,隐蔽却壮阔的敌后抗战,在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的眼中和笔下,逐渐揭开面纱,客观、真实地展露在世人面前。 1944年6月,毛泽东…

2021-10-08
prev  1 2 3 4 5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