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NN>>“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

中哈青年学生骑行探寻丝路文化

郭钰恒 彭训文
2025年11月19日10: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趟近一个月的骑行,行程数千公里,跨越中哈两国的丝路古道,能带来什么?是晒黑的皮肤、强壮的身体,更是对两国民心相通的更深认识。对于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下称“车协”)的15名来自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青年学子来说,答案就在这条骑行的路上——它藏在丝绸之路的古道上,展现在中哈合作的一个个项目里,更融进两国青年真挚的友谊中。

  用车辙丈量古丝路

  烈日当空,戈壁无垠,极目远眺,公路笔直延伸向远方。今年夏天,15名中哈青年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出发,向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骑行,用车辙丈量丝绸之路。

  由于途中风险未知,团队出发前做了充分准备:规划路线、筹备物资、体能训练,并提前对接当地企业、高校与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馆……怀揣期待与些许忐忑,他们出发了。

  北大口腔医学专业大三学生李小彤,是车协资深成员,已有超1万公里的骑行经历。“骑行途中经过一片无人区,我们虽然备足了水和食物,但还是被高温和缺水打了个措手不及。”她回忆。极端天气、车辆故障、逆风爬坡……困难接踵而至。队员们分饮壶中余水,休息时轮流高举防潮垫,在戈壁中艰难骑行。

  路途虽艰,却不乏温暖的插曲。有路边卖瓜的哈萨克斯坦摊主,切开红瓤的西瓜递来;也有素不相识的司机放缓车速,伸出手臂用俄语大喊一声“加油!”……这些来自异国的善意,成为骑行路上清凉的慰藉。

  车轮不断向前,哈萨克斯坦的轮廓逐渐清晰。当外文标牌取代汉字,当边防士兵的面孔变得不同,曾经停留在新闻里的国度,变得可触可感。基础医学院的李佳宸感叹:“骑行让我仿佛听见古丝路的驼铃声,感知沿途人文关怀的脉搏,这是高铁和飞机无法替代的体验。”

  “老家来人了,特别亲切”

  抵达阿拉木图后,骑行团参观走访中哈共建“一带一路”的多个项目成果。

  “风车叶片有多长?”“年发电量能满足多少家庭需求?”在谢列克风电场,面对中哈学生抛出的一连串问题,中方工程师耐心解答。北大骑行团的到来,让平日安静的风电场热闹起来。一位中国工程师感慨,能在异国他乡接待来自祖国的青年学子,“老家来人了,特别亲切”。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框架下,中哈开展产能和基建合作。这些常驻海外的建设者,以年复一年的坚守,成为中哈友好合作的践行者。

  哈萨克斯坦籍员工夏涛听说北大骑行团来访,特意前来交流。他的女儿正在北大学习计算机专业。“北京热不热?学校食堂怎么样?”夏涛细细询问。他自豪地说,女儿立志毕业后到中国企业工作,为中哈友好合作贡献力量。

  来自元培学院的哈萨克斯坦籍团员阿布,一路上都是团队的向导。参观这座由中国企业投资运营的风力发电站时,他难掩兴奋:“亲眼看到祖国大地上矗立着这样的清洁能源项目,让我对哈中合作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参访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馆时,领事们向骑行团详细介绍了中哈合作的新进展。据介绍,中哈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目前,在哈注册的中资企业约5000家,涵盖能源、交通、农业等多个领域。随着去年互免签证协定生效和直航航线增加,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二大旅游客源国。

  骑行团团长谢秉奇表示,一个个项目落地运营,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中哈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从绿色能源到跨境贸易,从基础设施到人文交流,两国合作正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既是见证者,更希望未来成为参与者。”谢秉奇说。

  在相互理解中共同书写未来

  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扎尔肯特镇的邮局,来自工学院的刘庆航用俄语询问寄往中国的明信片邮资。“见我递来大额钞票,工作人员用手比出硬币的手势,示意去帮忙换零钱。”刘庆航说,“他还向排队的人解释,‘这是中国朋友,请大家稍等’。”

  一路上,路边商贩将瓶装水塞进队员们的行囊,商店老板执意赠送纪念品,迷路时总有热心人主动指路。队员们也回赠车协明信片,用刚学的俄语写下感谢。

  “在古代,一条丝绸之路把哈萨克斯坦和中国联系起来,哈萨克斯坦人一直把中国人民看作老朋友。”阿布说,“这不只是我们的待客传统,更源于两国人民长期积累的信任与友谊。”

  如今,中哈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正为两国友谊播下新的种子。数据显示,2024年在哈萨克斯坦的中国留学生达到2089人,较4年前增长1倍。

  骑行团参访了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在阿里·法拉比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中哈青年与当地中国留学生深入交流。

  “这里的课堂注重讨论,让我们思维更加开阔。”一位留学生分享。虽然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但他们更看重这段经历带来的成长。谈及未来,他们希望能在中哈交流中发挥作用。“国家需要精通双方语言文化的人才。”一位俄语专业的博士生表示,“我们愿意成为这样的桥梁。”

  车轮滚滚,情谊绵长。从市井巷陌到大学校园,友谊在每一次真诚交流中生根发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从来不只是商路,更是文明对话之路。如今,‘一带一路’让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聚在一起,用理解、尊重、合作共同书写未来。这次骑行,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阿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