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观察
![]() |
|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拍摄的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 |
中欧班列自2011年首列开行以来,到如今,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这道流动的“钢铁动脉”从单一线路到织网结链,从基础联通到高效畅通,用十余年光阴发展为横跨东西的物流通道与经济走廊。
2023年9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致贺信指出,中欧班列开行以来,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通道建设:从“连线成片”到“织网结链”
清晨,西安国际港站的汽笛声响起,一列满载电子产品与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西安)启程西行,驶向欧洲。
年开行量从46列到超5000列,累计开行量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量的约四分之一,不断增长的中欧班列(西安)不仅是亚欧大陆上繁忙的贸易使者,更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生动缩影。
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从重庆团结村站发出,开启亚欧铁路运输新纪元。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小站,如今已成为辐射亚欧的“大道枢纽”,由此开出的中欧班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持续攀升。
中欧班列已实现从单一通道向多元网络跃升。西安浐灞国际港西安陆港多式联运公司副总经理肖立志说,中欧班列从最初的一条铁路线,发展到如今东、中、西三条主干道并举,跨里海、跨黑海等南向新路径不断拓展,并且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沿海港口无缝衔接,运行网络从“连线成片”进阶为“织网结链”,“这种立体化通道格局,显著增强了国际物流链韧性”。
走进西安浐灞国际港,中欧班列运营平台的电子屏幕上,18条干线运行情况一目了然。从这里出发的班列可达德国汉堡、匈牙利布达佩斯等欧洲主要枢纽。“我们可根据客户需求智能推荐最优路线。”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奇韬说。
截至今年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亚洲11个国家超100个城市。“多点、多线、多向”的通道布局,已形成强大的网络协同效应。
模式创新:从“基础联通”到“高效畅通”
在新疆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返程班列换装平均2小时即可完成,日均进出境中欧(中亚)班列稳定在27列以上;在陕西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口岸换装时效从以往的三四天压缩至3小时,关键单据信息通过云端实现跨国即时共享,集装箱“即到即办”……
效率跃升的背后,是系统化、智能化的物流变革。
近年来,随着中欧班列货运量与货值持续增长,沿线国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提升运输效能。
自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举办以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创新合作模式,相继在对方境内投运现代化物流场站,打破“过路经济”的困局,开启共赢发展的新纪元。
不断深化技术标准、数据内容和监管规则上的深度对接,积极构建高效、透明的物流网络共同体……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的合作愈发深入。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与临空经济区管委会陆港服务局负责人钟荷花说,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先后发运4条全程时刻表班列,通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意大利萨莱诺等城市。
目前,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每周稳定开行17列,全程运行时间较普通班列平均压缩30%以上,平均每柜货值较普通中欧班列提升41%,持续赋能沿线国家多领域合作。
“十五五”规划建议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完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布局”“提升中欧(亚)班列发展水平”。
丝路共赢:从“物流通道”到“经济走廊”
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内,机械臂有序作业,运输带依次轮转。在这里,平均每20秒就有一台洗碗机组装完成。
钢铁动脉延伸,经贸往来加密。中欧班列连接起一条立体、高效、多维的贸易通道,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融入全球产业链。
在重庆,一辆辆新能源汽车整装出发,搭乘中欧班列驶向德国杜伊斯堡;在河南郑州,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经中欧班列抵达荷兰鹿特丹;在浙江义乌,装满玩具、家居用品的中欧班列驶向西班牙马德里……
伴随声声汽笛,哈萨克斯坦的冰淇淋、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格鲁吉亚的红酒、俄罗斯的果汁和红肠……这些“异域特产”乘着中欧班列而来,丰富了国人餐桌。
物畅其流,货通天下。国铁集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0日,中欧班列累计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
同心携手向未来。中欧班列正以不息动能激活亚欧物流脉动,为全球发展注入澎湃力量,不断开创开放合作新局面。
(据新华社西安11月17日电 记者冯冰、陈钢、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