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为世界经济增添宝贵的确定性
10月2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为世界经济增添宝贵的确定性。
放眼全球,5.2%的经济增长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始终是全球经济增长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今年以来,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和内部困难较多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顶住压力,不仅稳住了基本盘,不少关键领域还实现了新突破、新提升,充分展现了应变克难的能力。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展现出十足韧性。路透社评价称,这凸显了中国摆脱对单一市场依赖、实现产品多元化的能力。面对全球化遭遇的逆风逆流,中国外贸新动能成长壮大、市场多元化持续推进、出口产品向新向优,为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稳健前行,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宏观政策的主动作为和精准发力,促进消费潜力有序释放、产业优化升级、新动能稳步增长、经济循环有序流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为当前经济运行“稳住底盘”,也为长远发展“蓄势增能”。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两重”“两新”等政策效应持续向生产端传导,带动设备制造、消费品制造相关行业和产品生产,推动绿色制造、数字技术等领域的生产扩张与技术迭代;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货物、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加快,产业链配送不断提速……充足的政策空间、丰富的政策工具、常态化的政策储备,将持续为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在日前举行的第138届广交会上,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高科技产品展位前,来自各国的参观者排起长队。随着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持续深化,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化。中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不断调优、新旧动能有序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传统产业积极对接“互联网+”“AI+”“数字+”,加快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不断焕发新活力。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7%、46.9%,经济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
“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5年间,中国经济总量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中国在百年变局的风浪中稳住发展大盘、筑牢发展根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要成就,为继续奋进“十五五”新征程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积攒了更充足的底气。
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经济“稳”的格局、“进”的势头、“韧”的特性没有改变。下阶段,有效发挥各项政策效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向好,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2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