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联盟动态>>“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

共建“一带一路”,听拉美记者怎么说

2019年09月27日14:25 来源:环球网

  【环球时报赴西安、杭州特派记者邢晓婧】编者的话:中国和拉丁美洲远隔重洋,相距遥远。从古代的“香料之路”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再到如今的“一带一路”,中拉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互动长达数百年,创造出的互利共生合作关系与西方的殖民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秘书处(人民日报社对外交流合作部)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吸引了来自拉美等地区的50位资深编辑记者参加。《环球时报》记者日前随他们一道赴西安和杭州采访,在为期一周的密集交流中深切感受到,拉美对于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豪华朋友圈的迫切心情。

  图为拉美等地区的媒体人参观杨凌农业示范区。王澍彬摄

  熊猫满地跑?合作从破除误解开始

  今年年初,《环球时报》记者有机会赴拉美采访,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当地人对中国存在一些误解。在萨尔瓦多和巴西,《环球时报》记者经常遭遇一些“奇怪”的问题:在中国熊猫是不是在大街上满地跑?中国人都会飞檐走壁吗?来到拉美会不会因为空气太清新而醉氧……

  “对对对,是有这些传闻。”听了《环球时报》记者的尴尬经历,阿根廷美洲电视台24频道记者安德烈斯 弗洛雷斯表示,有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以讹传讹的不实报道频繁见诸报端。阿根廷人几乎不信这些,那里有许多中国人,大家一起聊着天就能把误解说清楚。拉美很大,各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通过近距离的人文交流消除偏见和误解是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一步。

  实际上,情况正在向积极方面转变。智利《信使报》记者阿尔贝托 米连告诉记者,在智利提起中国,以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中餐和小商品,现在华为和TikTok(抖音国际版)成为中国两张崭新的名片。他边说边掏出手机,向《环球时报》记者展示说,“你看,这是我的第二部华为手机”。

  华为的宣传广告遍布智利大街小巷,最重要的是口口相传的好口碑成就了华为的超高国民度。今年28岁的阿尔贝托还向《环球时报》记者谈起了智利社交媒体上的“鄙视链”。他这代人喜欢用Instagram,用脸书的人“都老了”,而中国TikTok的用户才是真正的年轻一代。

  在西安采访期间,“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来到国际港务区,了解“长安号”中欧班列的最新情况。《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量汽车等待出口,运输卡车在成片的集装箱中穿梭,相较于三年前来采访时的情景,彰显出了更多活力。安德烈斯用摄像机拍下这一场景,他以前做过“长安号”的报道,来到现场还是被“震撼到了”。安德烈斯把剪辑好的视频发布在推特、脸书、YouTube等社交媒体上。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有机会现场采访,就要展示出真实的中国。

图为“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成员观察“共享睡眠舱”。邢晓婧摄

  连接两道“银河”

  访学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记者格兰达 阿西娅出发前在网上把要去的地方查了个遍,对首访中国“万分期待”。尽管做足功课,可踏上中国土地依然让她感到“来到另一道银河”。

  满街的共享单车让格兰达跃跃欲试,她渴望骑着车自由穿梭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当听说《环球时报》记者可以帮她开锁租车时,她兴奋极了。格兰达在网上看了一遍又一遍万里长城,当她终于登上长城时激动坏了:“壮观!宏伟!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她买了很多长城的摆件、帽子、T恤。难得来一次中国,她想回国后跟亲朋好友分享这份喜悦。

  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2018年8月正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给37岁的加布里埃尔 坎波创造了第一次到访中国的机会。加布里埃尔是萨尔瓦多《图片新闻报》的政治版协调员,在谈起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时,他回答“稳定”和“安全”。

  “这两件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在萨尔瓦多可是‘奢侈品’,”加布里埃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中国也有穷人,但至少可以保障基本生活,晚上还能过过夜生活。萨尔瓦多又穷又乱,因为一点口角遭到杀害的案例屡见不鲜。”

  此次访学,格兰达最关注的角度是“中国如何把历史和科技完美融合”,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北京和西安既保留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又充满全球领先的科技感。同一座城市,融汇了完全极端的两个元素,我对此非常好奇”。

  格兰达说,如果把中国和拉美分别比作一道银河的话,二者风格截然不同。多数拉美人没机会来到中国,对中国知之甚少,像她这样的媒体人应该充分发挥桥梁作用,“连接”两道银河。

  图为智利记者展示他的华为手机。邢晓婧摄

  惊叹高科技,“偷师”中国致富经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在西安和杭州分别参观采访了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浐灞生态区、江干区钱塘江智慧城企业贝贝集团、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等,拉美同行们兴冲冲地体验了中国的移动支付、扫码“共享睡眠舱”等“新鲜玩意”,纷纷拍照录像,大呼“惊奇”!不过,和高科技相比,他们好像对中国的工农业更感兴趣。

  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自2008年以来,建立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服务体系,培育形成了良种繁育、畜牧养殖、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格局。

  访学班成员围着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理事长马新世问东问西:“无人机是干什么用的”“农田如何管理”“滴灌和喷灌有什么区别”……一名拉美记者偷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以为中国还有人吃不上饭呢,没想到中国农业都用上高科技了”。

  原来,比起有些“遥不可及”并且“没那么迫切”的高科技,拉美人更关心“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富起来的”。他们迫切想要学习中国的“致富经”,改善家乡经济水平。厄瓜多尔公共媒体集团编辑达亚纳 维努埃扎表示“想把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回祖国”。

  在参观陕西法士特集团的生产车间时,《秘鲁人报》编辑加布里埃尔 瓦尔迪维亚感到“很新奇”,企业和大学、科学院等机构有效联动,大力推行自主研发,销售流程也十分专业,秘鲁也可以试着这样干!

  那么,中国“致富经”是否适用于他国呢?“当然了,”瓦尔迪维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可以从整体上改善秘鲁经济产业”。

  阿根廷《号角报》国际部主任马塞洛 坎特米也给出了相同答案,他多次来过中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领域有着深入研究。马塞洛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阿根廷目前有很多问题,无法和中国相比。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这些赋予阿根廷的启发超乎想象。他强调,“我每次来中国都是为了学习”。

  古装剧“出海”

  在交流中,数名拉美媒体人对记者表示,当中拉谈论“一带一路”合作时应该在这个巨大载体上,注入更多有血有肉的内容,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全方位联动。

  阿尔贝托对中国很感兴趣,但除了成龙、李小龙等老牌影星,他对其他中国明星一无所知。亚洲文化在拉美十分受欢迎,年轻人看日本动漫,追韩国K-POP偶像组合,被韩剧里的爱情故事感动得死去活来。阿尔贝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文化海外传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拉美民众对于日韩的认知,而中国在这方面做得明显不够。

  秦汉新城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参与投资了《大秦帝国之天下》《一代名相陈廷敬》等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作品,该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王艺青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文化海外传播方面中国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中国古装剧内容厚重,对观众的知识背景有要求,这一点跟浅显易懂的韩剧和日漫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为了适应外国观众的口味,中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必须经过改编,但既忠于历史,又符合本土化需求的项目少之又少。即便有,也需要在历史学者的指导下进行改编,对周期和成本都是很大考验。

  王艺青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她发现海外观众逐渐厌倦了“快餐式”的影视剧作品,市场上有对历史剧的需求,说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存在机遇。他们公司的几部剧正在进行字幕翻译,也在和国外的发行公司接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看到中国电视剧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