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联盟动态>>“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

贵州有力推进文化旅游开发,外媒赞叹:值得我们学习

2019年09月26日08:36

  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民族工艺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新闻联盟短期访学班的学员们在一幅中国国徽刺绣前驻足观看。这幅刺绣是用马尾和丝线以苗族传统蜡染刺绣工艺制成的,是当地“绣娘”们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技艺真是太神奇了!”毛里求斯挑战报媒体集团新闻部主任帕特里克·希尔伯特说,“文化的多样性需要保护,织金县的蜡染刺绣产业很好地保护和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对我们国家也是一种很好的借鉴。”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等近20个。各民族丰富灿烂的文化交相辉映,形成多姿多彩的独特风情。南非独立传媒集团政治新闻部主任斯菲索·马兰古连连赞叹:“这么多民族亲如一家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太了不起了!”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外媒朋友在朗德苗寨畅饮“拦门酒”。于凯 摄

  9月23日傍晚,访学班成员一行来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朗德苗寨,受到热情欢迎。苗族姑娘们穿起银光闪闪的民族服装,摆下独特的“十二道拦门酒”。连喝了十二碗“拦门酒”的南非《先驱报》和《周末邮报》总编辑恩瓦比萨·马昆加兴奋地说:“这里的人们真的好热情,村寨里的生活安宁又幸福,我真的很羡慕!”芦笙一响,恩瓦比萨·马昆加跟村庄里的男女老少一起跳起舞来。

  在朗德,悬挂着“苗家乐”“芦笙手之家”“非遗传承人”等标牌的吊脚楼鳞次栉比,从山脚绵延到山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独特的村寨风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让外媒朋友们陶醉不已。加纳广播公司高级编辑戴安娜·弗森动情地说,“传统民族文化村落就像人的眼睛,一定要为子孙后代保护好这份独特的人文遗产。”加纳《每日写真报》特约撰稿人埃德蒙·史密斯说,“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令我大开眼界;这里独特的建筑、民族风俗、歌舞和服饰,都让人惊叹。”

  贵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红色文化等。近年来,贵州着力巩固提升“多彩贵州”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旅游总收入和入黔游客迅猛增长。尼日利亚《领航报》总编辑奥斯汀·马霍赞叹,“中国有力的政府组织和有管理经验的执行团队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推进文化旅游开发和重大工程建设,这一点很值得尼日利亚学习。”

  天高云淡,微风轻抚。船行至黔西县乌江源百里画廊,两岸峰峦叠翠,江水碧波浩渺。置身一派湖光山色,外媒朋友们纷纷拿出相机拍个不停。“真是人间仙境,这种场景让我感觉是在电影里。”戴安娜·弗森说,“经济发展并没有给环境带来破坏,由此可见,中国正在走上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

  去年,“云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和“云游贵州”APP上线,实现了全省查询咨询、建议投诉、交通气象等旅游资讯一手掌握,100家4A级以上景区视频监控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并已全部接入国家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尼日利亚《每日信报》司法新闻主编约翰·阿祖说,“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传承传统文化、服务旅游发展,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旅游产品、刷新游客体验,值得尝试。”(人民日报客户端李志强 史鹏飞 苏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