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0年前,在巴基斯坦,每到夏季酷暑来临之际,每天停电几个小时是包括首都伊斯兰堡在内的全国各地的生活常态。如今,经过多年努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使该国从电力短缺国变成电力富余国,不仅电力生产成本和电价降低,水电、风电等清洁电力占比增加,输电网络的技术和性能也实现了优化提升。 这些年来,这样的故事不断在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现实。这个根植于历…
新华社美国哈珀斯费里6月27日电 通讯:从云南到西弗吉尼亚——跨洋构筑中美友谊之屋 新华社记者熊茂伶 把中国云南省澜沧江畔的一栋木质民居完整拆掉,将原材料运至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谢南多厄河畔按原样重建,这个5年前萌生的“疯狂”想法,约翰·弗劳尔做梦也没有想到真的实现了。 26日,在距离首都华盛顿约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哈珀斯费里镇,这栋基本…
金砖国家发出了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声、时代之声,展现了推动发展的真诚愿望、行动能力,拿出了完善全球治理的积极主张、务实举措。国际舆论指出,想在当下见证可被称为历史性发展的事件,就应该将目光投向刚刚结束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切实回应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殷切期盼、对公平正义…
圭亚那北临大西洋,国名意为“多水之乡”。中圭两国虽然远隔万里,但双方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19世纪中叶,就有中国人前往圭亚那创业,与圭亚那其他族裔相知相亲、融合共生,为建设包容团结的圭亚那作出了重要贡献。圭亚那国歌中写道“我们生活在六个民族的土地上”,华人就是“六个民族”之一。 1972年6月27日,中国与圭亚那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圭亚那是英语加勒…
新华社柏林6月27日电 专访:“与中国文学打交道是一辈子的事”——访德国汉学家吴漠汀 新华社记者张毅荣 “与中国文学打交道是一辈子的事,”德国知名汉学家吴漠汀(德文名马丁·韦斯勒)说,“新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我想尽可能地多去阅读,把有趣的作品译介给德国读者。” 吴漠汀是欧洲科学院院士、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他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红…